为深入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锤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,9月4日,教育学院“非遗入乡润童心,美工作画续文脉”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团赴白河县茅坪小学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。
支教团成员围绕白河县地方文化特色,精心设计了《快乐刮画》《白河县的金果果》等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非遗主题课程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,亲手体验“泥泥狗”古朴纹样的绘制、感受剪纸艺术中的镂空之美、了解醒狮文化所蕴含的喜庆与祝福。通过动手实践,不少学生表现出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,在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。
课堂上,队员们通过故事讲述、实物展示、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,引导学生思考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意义,真正实现了“寓教于乐、以美育人”。
此次活动不仅是教育学院服务基层教育、践行高校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,也成为非遗文化走进乡村校园、连接儿童心灵的重要桥梁。孩子们在感知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,支教团员们也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,提升了教学组织、课程实施和沟通协调能力。
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“校地合作”模式,深化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,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平台,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撰稿/郭婧妍、王欣鑫 视频/陈岚欣 审核/王毅 发布/李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