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4日下午,安康学院教育学院在1407教室成功召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。本次会议以“深化校校协同,共绘育人蓝图——聚焦专业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”为主题,参会人员有:教育学院书记王璐、副院长王丽娟、副书记王毅、专业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的校长、教务主任等,共同探讨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机制。

会议由小学教育系主任陈珂主持。教育学院王丽娟副院长首先致辞,阐明了本次会议的背景与核心目的。她指出,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,全面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,必须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作用,深化“高校-小学”双主体协同,共同推动专业建设提质增效。

议题一:聚焦人才培养方案,共商育人蓝图
在会议第一议程中,陈珂老师就《2025级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的修订依据与核心改动进行了详细汇报。与会委员围绕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对一线岗位需求的支撑度展开了深入论证。红旗小学史校长结合少子化背景指出,应精准把握小学师资的结构性需求,加强体育、心理健康、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养。培新小学李玉翠老师强调,必须强化师范生基本功训练,特别是粉笔字书写与汉字笔画笔顺,并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。安康市第一小学程艳主任提出,跨学科能力是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,建议在课程中加强融合。南门小学孙校长、汉滨小学梁校长也相继发表了宝贵意见。
议题二:优化实践教学管理,强化协同赋能
会议第二议程聚焦实践教学管理的优化。与会人员听取了现行实习、研习模式的成效与挑战汇报,并重点研讨了“双导师制”的落地路径、过程管理与成果评价机制的优化方案,明确了下一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要点,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与小学在师资培养中的协同赋能。
议题三:审议毕业论文选题,把准专业方向
在第三议程中,会议审议了2026届毕业论文选题方向。教研室汇报了本届选题的征集情况与特点,委员们从前沿性、实践性与专业性角度对选题质量进行了把关,并就增强选题的实践价值与学术导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。
教育学院王璐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委员贡献的真知灼见。她表示,本次会议高效务实,成果丰硕,学院将系统梳理各项建议,融入人才培养、实践教学与教研创新的各个环节,并加快推进虚拟教研室等项目的落地实施。
此次会议是深化校校协同、共绘育人蓝图的关键一步。会后,学院将及时形成会议纪要,落实各项决议,持续推动小学教育专业的内涵提升与创新发展。
(撰稿/陈珂 摄影/冯磊 审核/王丽娟 发布/钱敏)